大众的远水,解不了小鹏近渴,拯救销量危机要靠M03?


/// 与大众合作带来技术变现,但小鹏汽车仍陷销量瓶颈。


作者:鹿白

编辑:肖莹


在成立十周年之际,小鹏汽车也正站在发展的关键节点上。


8月20日,小鹏汽车披露了2024年Q2财务报告。财报显示,小鹏汽车2024年第二季度营收为81.1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60.2%。


今年第二季度,小鹏汽车毛利率表现突出,持续提升至14%,同比提升17.9个百分点。但整体仍处在亏损中,二季度净亏损12.8亿元,环比有所收窄。


销量上,小鹏汽车2024年Q2汽车总交付量为30207辆,较2023年同期的23205辆增长30.2%。今年1-7月累计销量为6.3万辆车,仅完成全年目标的22.6%,进度并不乐观。


从财务状况来看,小鹏汽车整体有所改善。


对于毛利率的增长,小鹏汽车名誉副董事长及联席总裁顾宏地表示,这主要是得益于小鹏汽车的技术降本得到了兑现,同时与大众的战略合作也带来了持续的变现收入。


但在销量上,小鹏汽车还没有穿越至暗时刻,销量焦虑仍未缓解。也就是说,与大众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鹏汽车的现金压力,但并未能够解决其销量压力。


2024年已过半,小鹏汽车的年度销量目标完成的并不理想,在“蔚小理”三家新势力代表中,理想同期卖出近24万辆,蔚来卖出10.8万辆,分别实现全年的42.9%、46.9%。


而小鹏汽车则将下半年的销量希望,放在了售价不超过13.59万元,但却能够提供高阶智驾能力的MONA M03。


此前在小鹏汽车十周年的全员会上,小鹏汽车CEO何小鹏透露,MONA订单超出预期,并超G6同期,已提前做好稳定供应链,生产已准备就绪。


但M03真的能够拯救小鹏汽车于水火之中吗?



01

大众缓解小鹏现金压力



在财报中,小鹏汽车的收入总共分为两类:

一类是汽车销售收入,小鹏汽车Q2汽车销售收入为68.2亿元(9.4亿美元),较2023年同期的44.2亿元上升54.1%,并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55.4亿元上升23%。

一类是服务及其他收入,这一部分收入共计12.9亿元(1.8亿美元),较2023年同期的6.4亿元上升102.5%,并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10亿元上升28.8%。

值得一提的是,财报显示,小鹏汽车在2024年第一季度,从与大众的合作中获得10亿元人民币。在第二季度小鹏汽车的服务及其他收入的增长中,仍表示这是与大众汽车集团进行平台软件战略技术合作有关。

自去年开始,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今年7月22日,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签订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联合开发协议,双方将全力投入为大众在华生产的CMP和MEB平台开发行业领先的电子电气架构。

自2026年起,基于CMP和MEB平台的国产大众汽车品牌车型上都将搭载该电子电气架构,第一个搭载双方联合开发的电子电气架构的车型预计将在24个月内量产。

何小鹏在财报电话会上还表示,小鹏汽车和大众汽车的长期战略合作范围持续扩大。

这意味着至少在2026年以前,小鹏汽车将通过技术变现可以获得持续稳定的现金流,这无疑缓解了小鹏汽车现金流的压力。

截至2024年6月30日,小鹏汽车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短期投资及定期存款373.3亿元(51.4亿美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为337.4亿元,而截至2024年3月31日为414亿元。

无疑,与大众汽车的合作,让小鹏汽车的营收和现金流情况得到一定的改善。

但是,小鹏汽车依然并未解决自身销量难题。

8月20日,最新一周(8月12日至8月18日)销量数据出炉,理想汽车以1.07万的周销量位居第一;小鹏以0.23万辆不敌小米汽车,位居第八,而在上周的销量榜中,小鹏汽车甚至跌出了前十。

虽然周销量榜在新能源汽车圈里争议颇大,但这也是小鹏汽车销量困境的一个侧面。

2024年,小鹏汽车的月交付量重新掉回1万台以下,虽然后期有所提升,但其最高销量基本维持在1万辆。7月,小鹏的交付量为1.11万台,对比理想、蔚来的5.1万台和2.5万台,小鹏显得有些掉队。

财报显示,小鹏汽车的Q3交付预期为4.1-4.5万辆,相比Q2的2.9-3.2万辆,增加了 1.2-1.3万辆。按7月份交付数量,8、9 月份,小鹏预计月均交付 1.5-1.7 万辆新车。

小鹏汽车如何才能完成这一销量目标?M03,则被小鹏汽车寄予厚望。


02

M03开启产品周期



“从8月MONA M03上市开始,我们进入产品周期和快速发展的顺风期,从现在到2026年末,我们会有多款充满竞争力的全新产品和车型密集上市。”在小鹏Q2财报的管理层评论上,何小鹏如此强调M03的意义。

作为一款定位15万元级别,具备高阶智能驾驶能力的车型,何小鹏曾在测试特斯拉FSD的视频中提到发布这样一款车型的原因:即随着智能驾驶能力的迭代升级,只有能够搜集到越来越的真实场景的高质量数据,才能够不断迭代智能驾驶能力。

也就是说,通过布局15万级别的车型,提振整体的销量,让更多的小鹏汽车跑在路上,才能够搜集到更多真实场景的数据。

在MONA M03刚发布时,何小鹏就表示:“我们很有信心在最主流的15万级别,也有能力推出全自动驾驶汽车。”

但是,这一年多来,小鹏始终没有过多地透露M03的智驾能力到底如何。

当大家好奇M03是否搭载XNGP时,此次财报会上,何小鹏则表示:“加速 XNGP普及至15万元级车型,小鹏将成为全球首家在2万美金级别车型实现高阶智驾的车企。”

这可能也意味着,承诺起售价不超过13.59万元的M03,Max版售价将会定在15万元左右。

但消费者真的会为此买单吗?上周何小鹏在内部全员演讲中透露,M03订单数「远超预期」,财报会上,何小鹏也表示,M03订单要比去年G6同期的市场表现好。

作为参考,何小鹏曾说G6要月销1万才算成功,而G6初上市时的月销成绩,接近这一数字。但是,M03只需要99元的订金,仍需为何小鹏的说法打上一个疑问号。

真实的销量情况,可能只有等M03真正上市以后才能够知道了。

当然,除了M03之外,小鹏汽车也开启了新产品周期,紧随其后的则是P7+,这款车型将首发小鹏新一代智驾方案,拥有更好的成本优势,目的是让高阶智驾更为普及。

顾宏地也表示,期待小鹏汽车可以随着大产品周期,实现在全球市场的销量增长,公司的规模经济、经营效率、现金流将会随着改善。


03

营销&商业化仍是挑战



从曾经销量排名前列的潜力股,到现在跌出榜单前十,小鹏汽车可以说是一手好牌打的稀碎。

纵观2023年小鹏汽车的产品布局,从轿车到SUV,再到MPV,产品矩阵体系已经形成,但受定价、产品、市场等多重因素影响,小鹏汽车2023年的发展终究不及预期。

现如今,加上即将上市的M03,小鹏将有6款在售车型,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新车型产品。这种情况下,进入全新周期的,不止是车型,还有营销服务。

自老G9上市风波之后,小鹏内部就进入到了漫长的、持续性的组织变革周期,关键位置换帅、内部架构调整、更改直营模式等等。

何小鹏表示,小鹏汽车已经对整个售后、服务和保险的逻辑策略做了调整,并且正大幅度增强对销售的培训,以及提高销售人员在营销部里面横向的效率跟工具能力。

以王凤英加入为起点,正式开启了小鹏汽车内部组织架构、供应链管理以及营销渠道等全方位的变革,其中以木星计划为代表的销售体制变革,砍掉了效率低下的直营门店,转而拥抱经销商。

据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小鹏已拥有611家门店,覆盖185个城市,这其中约七成为经销商门店。

但营销体系改革是否带来了真正的效果,却很难评。

今年1月、2月销量连续下滑后,小鹏汽车在渠道方面又有了新动作,3月多家媒体报道小鹏汽车要求经销商压库存,每月需采购目标销量的一半。

小鹏汽车也对消息进行了确认,称要求经销商“压”库存是为了更快地交付,提高效率。

然而由于内部人员调整变动剧烈,小鹏的批售模式也被暂时搁浅。据媒体报道称,迫于内部顾虑和经销商的阻力,批售模式至今仅在小范围内测试,很难在全国范围内做推进。

依靠经销商虽然能够快速拓展销售网络,但是也导致小鹏终端在不同区域各种纷繁的优惠下,价格体系混乱,打破了新势力主打的价格统一透明的标签。

良莠不齐的经销商队伍也引发了不少用户与小鹏之间的信任危机。

如何小鹏在财报会上所说,小鹏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是比较「偏科」的企业。

押注智能驾驶技术,让小鹏汽车的技术实力受到业内认可,可以让小鹏自信的说其是国内首个落地端到端自动驾驶的企业,但这也同样使其存在商业化能力不足的问题。

接下来,小鹏汽车会将商业化作为重点,进行技术降本、供应链,以及推进跟大众合作带来的整体经营的改善。最终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效果,还需拭目以待。


Xauto报告



欢迎扫码入群交流